修訂一版“細致到家”的村規民約、創編一個“接地氣”的方言小品、舉行一場“義務紅娘”促良緣茶話會、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講、發放移風易俗政策明白卡、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……2024年4月起,為加快推動高額彩禮、人情攀比、大操大辦等婚俗陋習治理,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印發《關于持續開展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》,積極開展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。
2019年以來,中央一號文件多次點名“高價彩禮”,對高額彩禮、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提出工作要求,從中央到地方,各部門積極推動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。2025年,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點名“高價彩禮”,提出要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,發揮婦聯、共青團等組織作用,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。寧夏自開展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工作以來,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,積極推動婚俗走向健康文明,樹立鄉村新風尚。
細化村規民約,高額彩禮有了“天花板”
“彩禮多高是個高?之前一直沒有明確標準。后來自治區黨委出臺了文件,規定農村彩禮倡導性標準一般不超過2023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,我們就把這一條寫進了村規民約。”寧夏鹽池縣花馬池鎮佟記圈村黨支部書記李曉飛說。他不僅牽頭將喜事新辦、喜事簡辦納入村規民約,還是全縣移風易俗的帶頭人,嫁了兩個女兒全是“零彩禮”,讓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。他說,“娃娃們嫁的是愛情,不是彩禮。小家庭的日子過好了,兩個大家庭才能過得好。”
為了遏制婚俗陋習,佟記圈村明確將“抵制高價彩禮,倡導文明婚俗”納入村規民約,并規范嫁娶禮金、婚宴規模、酒席標準、時間流程等,引導群眾轉變觀念。李曉飛說,“希望村民們能更加注重婚姻的本質,而不是被禮金所束縛。”
寧夏以鹽池縣、同心縣等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興慶區、西夏區等4個縣(區)的移民聚居區為重點區域,各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風俗習慣,確定了彩禮、禮金、婚宴倡導性標準,這些標準被寫入村規民約。其中,重點區域農村彩禮不超過農民人均收入的6倍,非重點區域農村彩禮不超過農民人均收入的4倍。截至目前,全區2219個行政村已全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,高額彩禮有了“天花板”。
創新宣講形式,文明新風“種”進百姓心田
“尊貴的各位來賓、新郎新娘的親朋好友:大家好!我是丁塘鎮黨委副書記周立本。今天,我代表丁塘鎮黨委政府,為這對‘零彩禮’夫婦進行證婚……”近日,在寧夏同心縣丁塘鎮干灣溝村的一個婚禮現場,周立本正以證婚人身份向來賓致辭,并號召道,“我們應當以他們為榜樣,積極響應抵制農村高額彩禮的政策導向,為移風易俗、建設鄉村文明新風尚貢獻自己的力量。”
周立本告訴記者:“平時枯燥的宣講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,但在這種喜氣洋洋的場合,大家愿意聽你講話,這時候宣傳移風易俗效果特別好。這是我們鎮上的首次嘗試,反響很好,以后我會繼續為大家做證婚人。”
此外,寧夏各地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積極以典型人物、經驗做法為題材,創作編排展演一批群眾喜聞樂見、具有地方特色的婚俗新風文藝節目。微電影《這時那時》、方言小品《彩禮風波》、快板《移風易俗三句半》、音樂情景劇《不要彩禮要幸福》等一批批接地氣的原創文藝節目就在老百姓家門口表演,它們用地道的方言生動演繹了婚事新辦的故事,實實在在將文明新風尚“種”進了群眾心中。
自專項治理開展以來,寧夏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巡演3800余場次,通過“鄉村大喇叭”“板凳會”“故事庭院”等形式在田間地頭、屋場院子開展宣講;縣鄉領導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等積極為“零彩禮”“低彩禮”新人證婚;舉辦文明簡約集體婚禮130余場次……通過創新宣傳形式,不斷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婚俗改革的參與者、踐行者、宣傳者。
優化服務舉措,“真金白銀”給予群眾獎勵
“我們村有個小伙子挺不錯,大家有沒有合適的女青年介紹給他?”
“有!我們村有個丫頭,我覺得他倆挺般配,不如讓他倆加個微信,深入了解一下。”
…………
寧夏同心縣丁塘鎮正舉辦每月一度的“義務紅娘”促良緣活動,19位熱心的“義務紅娘”帶著適婚青年的“緣分檔案”,從鎮上各個村落聚集到新華村村委會相親角,為村里的適婚青年牽線搭橋,在婚介服務上為適婚群眾提供暖心服務。
“我們為周邊年輕人牽線搭橋的同時,也會及時向適婚青年及雙方家庭宣傳移風易俗相關政策,勸導、提倡新人簡辦婚宴、降低彩禮。”丁塘鎮干灣溝村婦聯主席“義務紅娘”馬小燕說。在丁塘鎮,共有43位像馬小燕這樣的“義務紅娘”,她們主動擔負起引導婚俗的責任,深入每家每戶走訪,通過“庭院課堂”積極倡導抵制高額彩禮和奢華婚禮的風氣,引導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家庭觀。至今,已成功開展新式說媒活動60余次。
在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過程中,除發揮各級婦聯橋梁紐帶作用,搭建婚戀教育、婚姻服務平臺,為適婚對象提供婚戀服務外,也對“低彩禮”“零彩禮”家庭在就業服務、創業貸款、教育培訓、健康體檢等方面給予禮遇優待。
走進寧夏海原縣關莊鄉窯兒村愛心積分超市,各色各樣的貨品“明碼標分”、擺放整齊。“超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而建立。村里集體討論,對于‘零彩禮’家庭,我們給予500積分獎勵;彩禮低于5萬元獎勵300積分、低于8萬元獎勵200積分,1積分就是1塊錢,村民們拿著獲得的積分就可以來超市兌換些生活用品。”窯兒村黨支部書記段國軍介紹,“通過這種積分的方式,老百姓就也有了一些動力。”2024年以來,該村共有2戶“零彩禮”、6戶“低彩禮”家庭獲得積分獎勵。
據介紹,寧夏開展“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”以來,對“零彩禮”“低彩禮”新婚夫婦及女方父母,在溫室大棚租賃、種苗購買、肉牛灘羊補欄、務工就業等方面給予支持,積極探索金融保險惠農增收方式。截至目前,已帶動近600名婦女就近就業;向243名新婚女性發放貸款3686萬元;對接婚慶禮儀、餐飲商超、家居百貨等商戶99家,437戶“零彩禮”“低彩禮”家庭得到實惠……通過不斷優化服務舉措,完善相關激勵機制,激發了村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內生動力。
移風易俗需要耐心,久久為功。下一步,寧夏將持續強化各級黨委主體責任,對治理效果不明顯的市縣鄉村,及時調度提醒,強化工作措施,加強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,引導群眾積極抵制高額彩禮,打通專項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塞上行”是人民日報社寧夏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,創新靈活地講好“塞上江南”的美麗故事。每月1號、11號和21號左右,固定推出欄目產品,并因時因事刊發不定期報道。
統籌:徐元鋒
本期策劃:焦思雨
文字/視頻:焦思雨
出品:人民日報社寧夏分社
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